孝公继位的时候,国势不强,甚至可说国势衰微。因着“河(黄河)、山(屿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更显国力之薄弱。再加上国内局势动荡多年,各国“皆以夷翟遇秦”,又“摒斥之”,内忧外患的秦国在当时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艰难。
彼时才21岁的孝公并未因此而一筹莫展、踟蹰不前,相反,以他的年轻气盛,誓要奋发图强,布德修政,欲以强秦。但“强秦”是需要有高超的谋划和策略的。于是,孝公在国中下令,凡献计献谋让秦强大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的奇才卫鞅(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又称之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到了秦国,并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卫鞅向孝公陈述了自己的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大喜,便与之共议国事,实施变法。
因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尽管卫鞅的变法最终在孝公的支持下皆能成功实行,且收效斐然。“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普天之下,除秦之外,已无强国。但孝公去世后,卫鞅却被公子虔(太子的老师。当年太子事件中,被处刑过)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带回咸阳后,又处以车裂示众。
当然,这是后话。继位的秦惠文王正好借此机会除掉卫鞅这位功高盖世的权臣,同时又平息了贵族元老们的强烈不满。卫鞅死后,惠文王并未废除新法,他利用贵族掰倒了卫鞅,同样,又利用民愤和卫鞅之死掰倒了世族。秦惠文深知是变法带给了秦朝的国富民强,所以让变法仍旧进行,这也为后来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稳定坚实的基石。
去掉后话不说,整篇文章先是呈现了一个广纳贤才、励精图治的明君形象。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不得不说,年轻的孝公不仅能高瞻远瞩,还具有非一般的远见卓识。孝公爱才惜才,正是他的这种唯才是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方针,他才给予了卫鞅至高无上的信任并力挺其大刀阔斧地变革,秦国迅速崛起,卫鞅也成为了商鞅。
文章还让读者看到了卫鞅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法家所需具备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刚正不阿的形象。新法未颁布之前,为了取信于民,卫鞅便徙木立信。新法推行之时,太子犯法,亦不可不施刑。可太子,乃君嗣也,那就“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虽然如此行法是严酷了点,却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也让后人知道,商鞅变化的年代,都没有强权和特权之说,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为子鞅深知,新法新政的有效推行,全靠立足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制定的新政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必将对变法带来更大的阻难。使法必行是原则,刑无等级才是公平执法所需持有的理念。否则,就难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接受。而一旦失信于民,就会落得个无以守国的局面了。
由此,司马光提到了“信”一字的重要性。感叹“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孝公对卫鞅的信任,卫鞅对孝公的信守,都让我们看到了“信”的无比可贵。“昔齐恒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皆“不敢忘信以畜(管理)其民”。因为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为人之道,更是立国安邦之本。
《资治通鉴》卫鞅变法读后感
相关范文推荐
- 推《赢家的诅咒》读后感【推荐】
- 推《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精品】
- 推《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推荐】
- 推《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读后感1000字
- 推最新悲惨世界阅读心得笔记
- 推读《夏洛的网》有感
- 推《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15篇)
- 推《镜花缘》读书笔记
- 推奇迹男孩观后感13篇
- 推剪刀手爱德华观后感
- 推小王子读后感100字大全10篇
- 推读后感100字大全10篇
- 推学会独立——《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200字
- 推《爸爸去哪儿》观后感15篇
- 推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集合15篇)
- 推读《梅花魂》有感
- 推读《我真“倒霉”》有感
- 推《钝感力》读后感400字
- 推《火印》400字读后感
- 推钓鱼的启示读后感范文
- 推读《梅花魂》有感
- 推《巧克力味的暑假》400字读后感
- 推《人人皆可为国王》500字读后感
- 推《埋在雪下的小屋》800字读后感
- 推《最想要的礼物》800字读后感
- 推《手斧男孩》600字读后感
- 推《我可以抱你吗宝贝》600字读后感
- 推《月牙儿》800字读后感
- 推《留一只眼睛看自己》800字读后感
- 推读《我真“倒霉”》有感
- 推《高雅的边界》读后感1000字
- 推《百岁老人话旧事》读后感900字
- 推《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15篇)
- 推《镜花缘》读书笔记
- 推关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 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