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历史散文合集,其中有对中华文化满溢的认同感,也有因文化命运多舛而显现的沉重感。开篇《道士塔》一文令我印象极其深刻,它写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曲折和屈辱。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表现在文化上就凝结成了一个字:苦。
王圆箓——湖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无知的杂修道士,几经周折地逃荒到了莫高窟去掌管敦煌壁画。幸运如他,发现了藏经洞,而不幸如敦煌文物,经卷、织绢和绘画等被以极低廉的代价,数以千计、数以箱计地换走。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能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我想,这固然是王道士的悲哀,但更是敦煌莫高窟的劫难,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剧和苦涩的旅途。正如作者所言,“我好恨!不止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
其实,细想悲剧的背后,剖其根源,除了王道士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还有当时晚清政府的腐败与软弱。文中描述道,“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近代中国圆明园的浩劫和被迫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中华瑰宝,只能眼睁睁地看它们落入外国人手中;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家园,只能眼巴巴地看它们被列强践踏。而反映在文化上的如本文中的悲剧更深深印证着祖国强大的重要性。
同样是敦煌,同时是面对敦煌文化,我还想到了另一个人,那就是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她是2020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称赞她“功德无量”。因为,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留在了茫茫沙漠,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
敦煌艰苦的生活条件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樊锦诗来说无疑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纵使种种因素制约,依然阻挡不了樊锦诗对敦煌的热爱,她曾说过:“我的命就在敦煌。”她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做了两件事,一是对文物瑰宝的保护与修复,不管昼与夜,她一直是在和同事们商量探索守护敦煌壁画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她又“开展数字敦煌”,实现敦煌的“永生”,通过数字化技术,既能巧妙地保护敦煌壁画,又能让人们更好更方便地领略壁画的魅力与价值。
两相比较,王道士的漠然兑卖与樊锦诗的热爱守护、清政府的无能与新中国的强大都在敦煌文化的传承中凸显出来。过去的莫高窟,因人们的无知和政府的无视,不仅是经书,壁画、石像都遭到了破坏。而如今的莫高窟,因为有以樊锦诗为首的古文物修复师和考古专家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坚持,才得以慢慢恢复生机,才得以展现它的魅力。
《道士塔》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场苦涩的文化之旅,也是一场悲凉的人生之旅和悲壮的国家之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青年一代需要正视过往与当下,不溺于过去,不重蹈历史覆辙,坚毅果敢,敢于拼搏,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建设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陈婕菲)
《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感
- 上一篇:谷物大脑读后感
- 下一篇: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1000字
相关范文推荐
- 推《赢家的诅咒》读后感【推荐】
- 推《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精品】
- 推《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推荐】
- 推《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读后感1000字
- 推最新悲惨世界阅读心得笔记
- 推读《夏洛的网》有感
- 推《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15篇)
- 推《镜花缘》读书笔记
- 推奇迹男孩观后感13篇
- 推剪刀手爱德华观后感
- 推小王子读后感100字大全10篇
- 推读后感100字大全10篇
- 推学会独立——《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200字
- 推《爸爸去哪儿》观后感15篇
- 推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集合15篇)
- 推读《梅花魂》有感
- 推读《我真“倒霉”》有感
- 推《钝感力》读后感400字
- 推《火印》400字读后感
- 推钓鱼的启示读后感范文
- 推读《梅花魂》有感
- 推《巧克力味的暑假》400字读后感
- 推《人人皆可为国王》500字读后感
- 推《埋在雪下的小屋》800字读后感
- 推《最想要的礼物》800字读后感
- 推《手斧男孩》600字读后感
- 推《我可以抱你吗宝贝》600字读后感
- 推《月牙儿》800字读后感
- 推《留一只眼睛看自己》800字读后感
- 推读《我真“倒霉”》有感
- 推《高雅的边界》读后感1000字
- 推《百岁老人话旧事》读后感900字
- 推《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15篇)
- 推《镜花缘》读书笔记
- 推关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 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