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GO” 优秀文章

难忘的泼水节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23-03-09 10:58 来源:优秀文章手机版

难忘的泼水节篇1

 

今天上午,老师吩咐我们下午带些洗洁用品来,今天下午要搞大扫除。下午,同学们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同学们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我和一些同学被分配到了楼梯口。我们正热火朝天在地干活时,一大片水滴泼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又一大片水哗啦啦地泼下来,幸好我们躲得快。李卓凡再也忍不住了,单枪匹马地上去和他们评理。谁知不幸“牺牲”——被淋了一个“落汤鸡”。衣服都被淋湿了。他只好“休战”。

 

我们又干了一会儿,可是那些搞恶作剧的家伙却变本加厉了,玩命地泼水。我和张国豪决定“深入敌后”,查出“幕后真凶”。我们刚刚上了第三楼,就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拿着两个大水桶快速的往上走,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有危险。果然,一大片水落向我们。幸好我们躲得快,才没有被淋湿。可袜子就遭殃了。又过了一会儿,一阵 “人工降雨”又泼下来了。下面又有一位仁兄被淋湿了。又一个“连弹”泼下,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又被淋湿了。这时,李卓凡回来“重战”。可他刚回来时又被人“暗算”——裤子被淋湿了……

 

“泼水节”结束了,我们都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家了。这个“泼水节”真令我难忘阿!

 

难忘的泼水节篇2

 

暑假,我们学校举行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夏令营活动,我对其中的“泼水节”印象最深。

 

这一天,同学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准备好了清水,等候泼水节的到来。

 

一声今下,泼水节开始了。同学们立即开始泼水了。真是天助我也,陈磊到这时还没接好水,我马上端了一盆水泼在他身上,陈磊就落惶而逃了。

 

我又接了一盆水向韦子奇泼去,韦子奇一下就变成了“落汤鸡”,头发一缕一缕的,还滴着水珠。我对韦子奇说:“你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韦子奇气坏了,连忙向我泼了一大盆水。还好,我闪得快,只湿了一小块。在我不注意时,一盆水向我泼来,我也成了“落汤鸡”了。这时,韦子奇接了一大盆水又向我泼来,吓得我撒腿就跑,韦子奇边追边说:“幸福水来了,幸福水来了,快快接住啊!”我急忙说:“我不要幸福水了,我够幸福了,我受不了啦!”

 

老师说过,谁身上的水多,谁的福气也就越多。这么说,我的福气就是最多的!

 

难忘的泼水节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计;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是通过教师引导帮助或学生自读自悟等方式来理解文本,体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今多少小学语文教师(包括我)在教学时一厢情愿地按照自身理解的方式,灌输学生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约束了探究式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在课上无效学习,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提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相应提出课前设计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研读课题,有效提问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更是文章的灵魂。小学课本中有许多课题都能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非常有趣或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标题的特点展开提问,导入课堂教学。研读课题有多角度、多层面、多范围的方式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质疑的精神,有兴趣地进入课文阅读。鼓励学生多读课题,围绕课题自主提问。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的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春天在哪里?”“春天长什么样子?”“谁去找春天呢?”“为什么要找春天呢?”“去哪里找春天呢?”“他们找到春天了吗?”等等。

 

二、突破重难点,有效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只要抓住全文重点段中的几个词句提出问题,就能收到牵一而发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根据这些重点词句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教学效率高,效果好。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最后两句“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根据“幸福”“难忘”两个词语提问,学生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三、利用插图,有效提问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文字是图片的具w描述,插图又是文字的形象体现,图文并茂,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课文插图都是课本编写者精心选配的,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的插图,围绕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你们猜猜谁是总理?你们看到什么?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总理为什么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呢?”“傣族人民是怎么迎接总理的呢?”“他们一起怎么过节呢?”等等,让学生走到傣族人民内心的深处,感受总理的亲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慈祥,体会傣族人民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四、内容留白,有效提问

 

课文“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能激发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对作品有个性化的理解。人教版教材中“空白”很多,如果我们巧借教材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提问,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就会被这些“空白”激发。《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教完后,学生纷纷表示:我的小手也能做很多事呢!于是,我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以原文的终点为写话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迸发出创造热情。

 

五、人文延伸,有效提问

 

难忘的泼水节篇4

 

往事

 

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我们七彩的童年。回忆过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它们有的让我们重温快乐,有的让我们认识生活,有的让我们觉得有趣……现在,我就挑一件令我觉得有趣的是跟你们分享吧!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一天下午,我和二姐、妹妹、表妹去溪边玩。突然,二姐发现溪里有小鱼,便对我们说:“奶奶爱吃鱼,我们抓些鱼回去吧!”我心想:这些鱼不仅美味,而且是野生的,一定很有营养价值,奶奶吃了身体一定会更健康。我们都赞同。于是我们挽起裤脚下了水。我们捉呀,摸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我们甩上岸,表妹就用树枝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这是,忽然有人用水泼了我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妹妹。“此仇不报非君子”我想,我也用水泼了妹妹。就这样,我们你泼泼我,我泼泼你。我把二姐和妹妹叫了过来,悄悄地说:“我们用水泼表妹吧。”大家一致赞同。表妹看见我们神神秘秘地商量着什么,预测到准没好事。刚想把腿溜走,就被我们用水泼了一身。他气得火冒三丈,把鱼放在岸上,下了水与我们一起过这快乐的“泼水节”于是,我们的笑声和泼水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动听的乐曲,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不一会儿,我们的衣服便全身湿透了。我们就这样一直玩到傍晚,直至太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们才上岸。拿着我们的胜利品得意扬扬地回家了。回到家,奶奶正要去找我们,见我们像“落汤鸡”似的,绷着脸说:“你们这些疯丫头,到哪去玩了?”二姐笑嘻嘻地把鱼递给奶奶说:“奶奶,这些鱼是我们亲手捉的,专门孝敬您的。”吃晚饭的时候,品尝着饭桌上的鱼,听着奶奶的表扬,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时代的一些事我都快淡忘了,唯有这件有趣的事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想……

相关范文推荐